第十二屆中國民間藝術節走進中山,全國各地各族的民間文藝沁着菊花清香,亮相偉人故里,與獨具魅力的嶺南文化共同綻放。民間藝術節對於中山人而言,是有朋自遠方來的期待欣喜,是民間藝術在此交匯的別具風韻,是展現城市魅力和文化底藴的寶貴契機,也是一次關於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興市的探索思考。
在第三屆廣東農民畫展上,百餘幅具有鮮明嶺南地域特色和濃郁鄉土風情的畫作生動展現了幸福廣東、和美鄉村、脱貧攻堅奔小康的美好圖景,以新穎、接地氣的繪畫方式記錄着最廣大羣眾對生活、對時代的真實感受。
菊花園裏“山花”盛開。第十五屆“山花獎·優秀民間藝術表演”作品初評活動中,數十支極具民族風情的廣場舞和民歌隊伍同台競技,民間藝術之花與滿園菊色交相輝映,為大眾呈現了一場多姿多彩、耐人尋味的文藝盛宴。
民間藝術從羣眾中來,也要回到羣眾中去。秉持着“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宗旨,民間文藝歌舞走進火炬開發區、東區街道、小欖鎮、黃圃鎮、沙溪鎮5個鎮街,走到人民羣眾身邊,為基層百姓獻上別具一格的優秀文藝演出,豐富人民羣眾精神文化生活。
雖説文化對人的教化是潤物無聲的,但文化在城市的滄桑變化中不僅有跡可循,還歷久彌新、熠熠生輝。參演人員拜謁孫中山故居,深情緬懷先輩,銘記歷史,繼承偉人崇高的家國情懷,讓偉大革命精神成為今後文藝創作道路上的明燈。同時,專家學者們尋着中山特色文化、傳統民俗印跡,體驗揮舞醉龍、醒獅武術的樂趣,瞭解中山紅木文化、古村落的風土人情等。走訪考察後,專家學者們就“城市化背景下的民俗文化傳承”交流探討,在思想的碰撞中尋找守正與創新、保護與發展、城市軟實力和硬實力的平衡與協調。
以花會友,花動菊城滿園燦爛,以文化人,風起香山文藝沁心。第十二屆中國民間藝術節即將尾聲,但民間藝術、傳統民俗文化對人民羣眾的滋養,以及對城市發展的影響,將一直延續。
專家們在南區龍獅武術協會調研。本報記者 餘兆宇 攝
體驗舞醉龍。本報記者 餘兆宇 攝
24日上午,省農民畫展在小欖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幕。本報記者 王雲 攝
25日上午,參加藝術節的全體演員們參觀孫中山故居。本報記者 王雲 攝
11月25日,民俗文化論壇在小欖歡朋酒店舉行。本報記者 餘兆宇 攝
美妙的歌聲讓姑娘們聽得如痴如醉。本報記者 餘兆宇 攝
觀看錶演的小女孩高興得鼓起掌來。本報記者 餘兆宇 攝